
科技金融 TECHNOLOGY FINANCE
省科技廳解讀:《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發展戰略規劃(2021-2035年)》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蔡佳圓
- 來源:湖北省科學技術廳
- 發布時間:1628134457000
省科技廳解讀:《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發展戰略規劃(2021-2035年)》
【概要描述】2月4日,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印發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發展戰略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鄂政辦發〔2021〕10號)(以下簡稱《戰略規劃》),對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F對《戰略規劃》出臺背景、主要思路和重點內容解讀如下: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蔡佳圓
- 來源:湖北省科學技術廳
- 發布時間:2021-08-05 11:34
2月4日,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印發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發展戰略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鄂政辦發〔2021〕10號)(以下簡稱《戰略規劃》),對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F對《戰略規劃》出臺背景、主要思路和重點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建設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以下簡稱大走廊),是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次全會精神,把握全球科技發展大勢,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推進“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加快科技強省建設的重要戰略舉措,對推進武漢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和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促進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省科技廳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起草了《戰略規劃》(送審稿),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定后,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
二、主要思路
一是著力打造創新高地,引領高質量發展。重點在武漢建設高能級創新承載區,在其他區域構建產業配套承接區,構建形成“一核一軸三帶多組團”的科技產業空間布局,支撐“兩個中心”建設,引領帶動武漢城市圈同城化及全省高質量發展。
二是著力打造創新引擎,建設東湖科學城核心承載區。按照“區域聚焦、要素集聚”的要求,提出以東湖科學城為大走廊建設核心區,發揮其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以湖北實驗室為引領,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推動前沿產業技術研發轉化,強化原始創新戰略力量供給,構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
三是著力打造創新產業帶,推動區域協同發展。面向武鄂黃黃咸現有產業基礎,打造光電子信息、大健康、智能三條特色產業帶,規劃建設若干創新與產業發展組團,承接東湖科學城創新資源與成果外溢,提升大走廊區域整體的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三、重點內容
《戰略規劃》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闡述總體思路和目標定位。大走廊以打造世界級科技產業創新策源地、武漢“兩個中心”建設核心承載區、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發展先行區、湖北省高質量發展引領區為發展定位,力爭到2025年,東湖科學城科技創新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大走廊區域內R&D經費內部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3%,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00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30%。到2035年,大走廊建成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東湖科學城建設成為全球創新高地。
第二部分提出發展空間布局。大走廊構建以東湖科學城為創新極核,以大走廊為創新產業聯動軸,沿三條特色產業帶串聯若干特色發展組團的“一核一軸三帶多組團”科技產業空間布局。“一核”為東湖科學城,規劃面積約100平方公里,形成“一島三板塊”發展布局,強化源頭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和新興產業生成四大功能,打造大走廊核心動力源。“一軸”為創新發展聯動軸,以東湖科學城為中心,串聯武鄂黃黃咸城市主要功能板塊和重要創新平臺。“三帶”為三條創新產業帶,即光電子信息產業帶、大健康產業帶和智能產業帶。“多組團”為若干特色功能組團,包括大光谷創新組團、紅蓮湖-葛店科創組團、花湖機場臨空組團、環大冶湖智造組團、黃岡特色產業組團、香城綠色產業組團。
第三部分明確重點任務?!稇鹇砸巹潯分饕獜臉嫿ǜ邩藴蕜撔驴臻g、建設高能級東湖科學城、打造高精尖特色產業帶等多個方面進行部署。重點突出以下四個方面的任務:
一是打造“高水平”東湖科學城創新極核。聚焦創新策源,建設東湖科學城,以湖北實驗室引領,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建設交叉前沿研究平臺,推進“雙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構建原始創新戰略力量,推動前沿產業技術研發轉化,培養引進硬核科技企業,完善新興產業育成機制,加快形成更多湖北優勢、地方特色的獨門絕技。
二是推進“跨區域”五城產業承接協同。堅持精準聚焦、協同互補、錯位發展,突出武漢引領地位,發揮鄂黃黃咸比較優勢,圍繞產業鏈和創新鏈,重點打造世界級光電子信息產業帶、國際一流的大健康產業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產業帶,發展壯大各類特色產業集群,增強產業鏈上下游協作,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三是強化“多要素”資源聚集。提升東湖科學城全球高端人才集聚度,深入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強科技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探索新型用地供地模式,加強數據開放共享與價值挖掘,加快多種要素聚集,提高科創資源配置效率。
四是推動“同城化”協同發展。充分發揮省級統籌協調作用,推進基礎設施與數字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探索跨區域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制,形成研發在武漢、制造在各地,孵化在武漢、壯大在各地的同城化、一體化發展機制,加快構建科學合理、協同高效的整體發展格局。
第四部分部署保障措施。從加強組織協調、資金投入、政策協同、考核監督等方面全面推進落實。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友情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國家科技部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
湖北省高新技術發展促進中心 湖北省科技金融信息服務平臺 投資中國 投資界 清科集團 證券時報 中國創投委
21世紀經濟報道
地址: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南園一路20號當代·光谷夢工廠4號樓湖北科技創業服務中心18-19層
電話:027-87440849 傳真號碼:027-87440849 郵編:430073

鄂公網安備 42018502002578號